首页>>百科常识

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是谁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左宗棠楚军猛将排行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是谁(开国元帅的出身)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是谁

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一位是谁?曾经有人认为是元帅陈毅,其实不然,陈毅只是在古体诗词上有一定功底而已,再说他的作品也非常少;要说真正有比较高文学才华的,那还是号称“将军作家”、“将军学者”的上将萧克【肖克】。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无产阶级**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开国上将,中国人民***重要***。*名克忠,原名武毅,字子敬,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黄埔四期毕业。1925年投笔从戎,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1934年获二等红星奖章;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司令、华北**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军第一参谋长等职;建国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院长兼政委、全国政协副**,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第8届**委员、第10届候补**委员、第11届**委员、第12届**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之中,很多人都是在****中才开始学习文化的。而能诗善书的萧克,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正如**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和毛**等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萧克出生于湘南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幼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从小就 打下了很好的古典文化文学的基础。他年轻时候已开始爱好文学,虽然后来投笔从戎,但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在运筹帷幄的指挥间隙,还是在关山飞渡的行 军路上,经常抽空读书,他喜欢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鲁迅等东西方作家,先后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如《战争与和平》、《少年维特之烦恼》、《阿Q正 传》、《铁流》等,甚至常常废寝忘食学习;他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一直非常有兴趣,**时期就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小故事等,发表在根据地的报刊 上。即使是在**长**中,萧克也不放过诗情勃发的时刻,硝烟尚未散尽,他就在简陋的指挥所挥毫赋诗了。在戎马奋战的日子里,他偷闲赋得许多动人的诗篇, 记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历程。他的书法也很好,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军人又是文人的**。
1985年 底,萧克将军从***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的职位上退下来时,曾作诗自叹:“既感事太多,尤叹时间少。虽老不知疲,愈老愈难了。”这“难了”之事,指的便是 萧克一生所喜爱的文学创作。于是,他把自己的晚年全身心投入于军事学、*史、军史、战史的研究,笔耕不辍,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侧 记》,发表多篇文章;创作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出版《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还主编了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一个久历戎马的人,却要从事文学创作,看似不可思议,但萧克却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指文学创作)看得那么神秘。”而其中最值得一提、最为世人所称道 的,还是那部《浴血罗霄》了。
该书从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完稿,萧克将军在非常艰苦的创作环境里,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当时他是在西安事变后读了苏联著名小说《铁流》,大受启发,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写出一部中国的《铁流》来。在随后的四五年中,萧克先后做了3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竟因此得了肺结核,只得暂时搁置。此后该书稿就长年锁在抽屉里,没时间搭理它。可让萧克和蹇先佛夫妇想不到的是,这部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小说手稿会给他们带来横祸。1958年反“教条**”运动,这尘封了21年的书稿被用作批判萧克的资料。为取得批判效果,小说稿被打印并装订成3册, “内部”传看,还附上“供批判用”的字样。萧克得到这个“善本”,当时心里真高兴,就把草稿扔进了火炉。“文化大**”时,萧克和他的小说又一次在劫难 逃。**派以路线斗争的新观点批判他,为此又将此书稿拿去油印了数百册。曾有人说,《浴血罗霄》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了两次的小说。直到1988年,在***文艺出版社编辑的努力下,萧克自己又花大力气好好修改、润色了一遍,将总篇幅精减到25万字,小说便终于面世了。
《浴血罗霄》主要讲述1933年时,国民*50万大军对**领导的**苏区进行第5次 “围剿”,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苏区主力**罗霄纵队,按照**指示向北挺进去新的苏区。他们一路上屡屡冲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战斗激 烈,牺牲巨大。为保存**实力,**同意纵队返回罗霄根据地。该书故事曲折,人物生动,语言流畅,洋溢着**情怀。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它是一部真实再现** 生活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这种韵味。
《浴血罗霄》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的一部奇书”,为萧克将军毕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最大成果,也代表他的文学最高水平,是他一生跌宕惊险、**风云、驰骋疆场、戎马倥偬、文采**、读书思考、寻求光明和真理的集大成、大结晶。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战争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由***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作者萧克也已从一个30岁的青年变成81岁的老人。该书出版后,***总**胡**以七绝相赠:“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度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1991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通知,《浴血罗霄》荣获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之后经夏衍等人介绍,萧克将军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是谁

左宗棠的楚军是怎么回事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为了弥补皖南兵力不足的现状,曾国藩让左宗棠回湘募勇五千,成军后开赴皖南助剿太平军。 同年7月19日,左宗棠率募勇至长沙金盆岭开始练兵,9月22日,左宗棠定军号为“楚军”,率兵从长沙出发,经醴陵入江西,取道袁州、临江一带,开赴皖南,增援曾国藩。楚军吸收了已故湘军早期将领王鑫的老湘营,再增募新勇。 战国时期的湖南属于楚国,故湖南又别称湘楚,所以左宗棠给这支兵源来自湖南各地的**命名为楚军。楚军大体沿用湘军体制,但又有所不同。 例如:湘军中多是文人出任营官,楚军的营官则多为武人,营官的秉性也不再一味强调为人朴实,而是更注重能拼命、敢打硬仗;楚军中设立了湘军没有的总哨,并且专为王錱的老湘营旧部设立了四旗(按照王錱的营制,每旗为三百六十人)。 扩展资料: 在军事战略上,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 “先北后南”,即先**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意义。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梁的姓氏在厉吏上最大的官

梁冀 ,东汉大司马大将军 。   梁冀(?-159年),字伯卓,**(今宁夏固原)人,是中国东汉时期外戚出身的权臣。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时曾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其父亲为梁商,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为河南尹。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另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营私,且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到延熹2年(159年),梁皇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比较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五个人的**、军事才能

林则徐主没什么**才能和军事才能,只能说他在当时最早认识中国在世界地位和列强对中国的危害,但其**的**能力导致他在硝烟的得罪太多人,又没有拉拢和寻找后台。
曾国藩的军事才干还算不错,毕竟创造过无湘不成军的神话,但其人比较~自扫门前雪,刚愎自用,整天只知道和李鸿章争口气。
左宗棠就是比较先明的,他看出的当时对中国来说边疆的重要性和**子对中国的危害,自身去新疆发展,但是他看不起李鸿章对海军的重视,他是信奉陆军至上的。
张之洞不太清楚,印象中他好像是用来制衡权力的吧,人家北洋搞新军,他就搞新军,人家开钢铁产他也跟着搞,其实他什么都不懂,最好生产的钢材不进口的还贵~家人想帮他搞他又以为有人要架空他~比较白的一个人。
李鸿章**也是一个很白的人,不懂得什么事满汉之分,整天被人搞制衡拖后腿,被人搞成替罪羔羊。就军事意思来说就当时情况来说,如果全国可以支持他搞海军的话,中国的历史就可以改写啦,但就军事知识来说他就一小白,不知道引技术造船,不知道*弹的重要性,派出去学习的也算不错,技术是够了,但又被人**却不懂得保护,最后海军竟然当海上长城使用,海军是要讲究主动出击,讲究可以直接开出去轰炸陆地的,他竟然把海军限制在内海上玩~相当无语

左宗棠的事迹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 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n,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军,**了陕甘**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而**为力。但他还是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左宗棠远征新疆的**战斗力是什么水准呢?清朝内外交困,他为什么坚持收回新疆和伊犁?

新疆自汉朝以来称为中国的一部分。由于晚清的衰败致使新疆有了被外国侵略者趁虚而入的机会。随着晚清的日渐衰落以及与各阶级矛盾的激化,各地先后发起了起义,其中也包括新疆,可是起义成果却被个各族封建的人物分成了几个封建的反乱政权,这些因素给了外国侵略者入侵新疆极大的机会。 阿古柏、俄、英均对新疆起贼心。在同治三年,位于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国,趁人之危一举入侵新疆,先后攻下天山南路的部分地区后又攻打乌鲁木齐、马纳斯等地。由于阿古柏的入侵,加剧了俄英两国之间的对于新疆的争夺,**的侵略者又借着发动**战争的机会,侵占了中原北部的大面积的土地,又侵占伊犁等地方,并且想带兵前往乌鲁木齐强制占领。阿古柏为了得到英国的庇护直接让英国侵略分子把阿古柏所占地区当作根据地,阿古柏的做法成为英国侵略者插足新疆的又一有利条件,新疆的情况岌岌可危。 左宗棠得知伊犁被**侵占后勇于把收复新疆为己任,这正是他爱国思想的体现。他一方面立即派遣徐占彪到肃州,替成禄出关,另一面又对刘锦荣说,您应该率领数千兵往西域去,这十分重要,我原本想着在陕西甘肃反叛之事平定后回原籍,可是后面想着要与外贼斗争到底。左宗棠其实是十分想要收复新疆的,可是他看出了当时出使伊犁派遣的官兵实战没有实心办事的想法,所以他欲进先退,乞求回原籍,实际上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进行管理。正如左宗棠所说的那样,荣全多次奉诏谕受令出关,但是过了几年仍然是没有出关的意向,陈露更是久住高台,蓄养戏班,还将自己的第三个妾接到高台,左宗棠建议将成禄撤职。 在此之后他对作战方案进行全面部署,他认为如果想要把伊犁收获,则首先需要把乌鲁木齐收复然后安抚诸戍,让他们安于耕牧的日子,总而言之,国土一点都不能让。于是他在攻克肃州之后,就将大**移向关外。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清廷将粮食从关内送到关外,他认为运到关外的话,需要的银两很多应该停止。他认为应该先将粮食跟随,让他们有足够的储备来支撑向前挺进的**。 新疆被收复的过程中,虽然其中曲折无比且其中有着别人的阻隔。比如,**英国侵略者的垂涎。以及大臣李鸿章的错误看法,但是后面在清**及他自己的坚持下,终于能够得到夺回国土的重任。由此可见左宗棠坚持收复新疆的做法是对的,不然现在新疆可能就不属于我们了。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

一、四人的职位都是总督(曾国藩做过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做过湖广总督 署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两广总督;左宗棠做过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还两任军机大臣;张之洞做过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两江总督 军机大臣),按照官职没有区分。 二、四人的区别在于爵位上: 曾国藩被封一等毅勇侯、 武英殿大学士;李鸿章官封一等肃毅伯 、文华殿大学士;左宗棠被封二等恪靖侯 、东阁大学士;张之洞被封体仁阁大学士。 三、四人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 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人。晚清重臣,军事家、**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4.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开国将帅里最有文学才华的是谁

标签:宠物爱好